钢琴琴弦生锈了就这么办! [ 2017-04-11 01:57 PM | 网络 ]

首先,我们来看看金属生锈所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氧气和水(一般指空气里的水份)。金属接触的空气及水份越高,生锈的速度就越快。当然,还有空气里的酸碱平衡度的问题,但普通家庭用户的钢琴不太需要注意这个,我相信你是不会在钢琴洒老陈醋的。
有两个,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我认为提高钢琴调律技术的关键在于一个“准”字,离开了“准”字什么也说不上了。这个“准”字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手法准;二是听觉准。这两者是统一的。耳朵听不准,手也就调不准。当然,有人听觉很好,就是手不听使唤,这就有个手法问题。假定调律者在听觉上是准的,那么什么样的手法才是调律的最佳状态呢?有下面几点:
1.立式琴最好用左手握调律板子,三角琴则要用右手,这样是顺着弦轴的方向。因而要求调律师练会左右开弓的本领(这里仅介绍立式琴)。
2.在调律时任何小的调节,只能依靠弦轴的转动,而不能去压弦轴,这就要求把调律板子的位置放好。在立式琴上,如果以钟表来说明调律板子木柄方向的话,那么板柄应位于时钟9~11时的位置,往顺时针方向扳动。调律时,调律者要能灵敏地感觉弦轴的转动,根据音差的幅度来控制调节的幅度,使调出的律稳定持久。
3.在调律时,要重击键,左手要配合好,协同工作。实际操作时,可把音调得稍稍偏高(要感觉到弦轴的转动),然后轻轻往回扳一下(没有明显地感到弦轴的转动),用力弹键使音稍降低并正好符合要求。有些同志调律肘不能及时地停住板子,明明是到位了,还在往上或下板前,调一个音要扳动扳子好几次。这种情况是很糟糕的,这样调出的音律稳定性差,甚至一台琴没有调完音就跑了。更重要的是会把弦轴弄松,给琴的使用寿命带来不良影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主要是两手配合不好,调律者不是边扳边敲,而是不敲了还在板动。严格的要求是:调每根弦时,只有一上一下这样一种动作。我说的手法准,就在于此。如果能根据音差的幅度准确地控制扳手转动弦轴的幅度,这一动作要领也就掌握了。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左右晃动弦轴的办法来调节音高。
立式钢琴击弦机调整对触键的影响 [ 2017-04-11 01:55 PM | 网络 ]

文/宋丹 南京艺术学院
3、击弦机调整对弱奏的影响。钢琴弹奏中的弱奏是靠弹奏者弹奏时下键的位置和下键的速度来控制的。开始用力弹奏时下键的位置越深,触键的速度越慢则发音越弱。一台调整不到位的钢琴常常会使弱奏时声音不能很好的控制甚至发不出声音。这主要取决于一个概念——“工作量”的大小。
立式钢琴的工作量指的是当脱进(工作原理重所说顶杆脱离弦槌座时)的一瞬间,键盘下沉所在的位置至键盘下沉到底部这一段距离所做的功。这一段距离越大则所做的功越大,也就是工作量越大;反之,距离小则工作量也相对小。如果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会导致不能将弹奏控制到足够弱的程度,在非常细微的弱奏时钢琴不能发声。
长期不调音毁了钢琴和孩子 [ 2017-04-11 01:54 PM | 网络 ]

一些负责考级评定工作的老师对此深有感触,有些来参加钢琴考级的孩子,弹琴的指法和技巧都不错,但对基本音准的辨别能力却很差.问题就在于孩子长期在音不准的钢琴上弹奏,会使孩子失去对准确音高的感受力,这对学习音乐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伤害,尤其对听觉尚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会给他们造成一生的缺憾。
那么有人会问:家用钢琴一般多久调一次?不常弹奏的钢琴也需要调音吗?
钢琴的琴弦有200多根,每根弦约80公斤左右的拉力,无论使用与否,每天都在一点点地变化,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变化,另外,钢琴的移动也会引起拉力的变化。因此,不常弹的钢琴一年要调一次,孩子学琴每半年调一次,孩子考过六级以上水平或两个孩子弹一架钢琴,则每三个月调一次。